产学合作,欢迎点击吉林财经大学现代数字产业学院

管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正文
信息系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5-01 12:20 点击数: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培养方案

一、定位与目标

(一)专业发展目标

    依托吉林财经大学经济管理学科优势,建设经济管理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省内知名、国内有一定影响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坚实的经济管理与信息技术理论基础,系统掌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与实现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能够在金融机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系统研发与管理、信息分析与处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信息管理人才。

(三)专业特色

    本专业注重经济管理知识和信息技术的融合,着力培养具有现代管理思想、掌握金融信息管理理论和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信息管理应用型人才。


二、教师队伍

(一)数量与结构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1人,在校生143人,生师比为1:13,教师队伍数量能够满足本科教学要求。

    职称结构上,教授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副教授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4.5%;讲师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6.5%。学历层次上,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7.3%,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4.5%。

    学缘结构上,外校学缘教师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1.8%,基本都毕业于吉林大学、中科院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985”或“211”院校。年龄分布上,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2.7%。


(二)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教学的核心能力,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中青年教师自身不断努力下,本专业教师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3年,庞丽艳老师和韩佳伶老师分别获学校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二等奖和三等奖。王北星老师获校级教学名师称号、长春市温馨家庭称号及吉林省九三学社优秀社务工作者。

    科学研究是培养与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依托。近几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师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9篇,其中20篇被SCI、EI、ISTP检索收录,出版学术著作3部。

    近几年,信息系教师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0项。

    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卓有成效,5名教师分别赴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国内一线城市访学进修。

    学术团队建设号召,有7人分别加入学院的“电子商务管理与税收”和“互联网金融”研究团队,力争获得具有前瞻性、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三)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

1. 培养要求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诚实守信、团结协作及开拓创新精神。

(2)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理论与知识,掌握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

(3)掌握经济、金融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一定金融系统分析、数量分析能力。

(4)掌握一门外国语及计算机应用能力。

(5)具有调查研究、文献检索、自主学习能力和后续科研发展能力。

(6)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7)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

2. 课程设置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课程体系分为经济管理基础、信息技术、学科基础与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等方面,旨在培养学生坚实的经济管理与信息技术理论基础,使学生系统掌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与实现的理论、方法和技能。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案中理论教学课程55门,分为通识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专业限选课四个模块。其中通识基础课18门、学科基础课9门、专业主干课8门和专业限选课20门。

理论教学145学分,实践教学30学分,合计175学分。

通识基础课主要讲授英语、数学、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体育等大学通用课程;学科基础课主要讲授经济学、管理学、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主要讲授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程序设计等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限选课分为“金融信息管理”和“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两个专业方向,各设置10门课程。“金融信息管理”方向侧重培养学生金融信息化、信息资源管理、定量分析等理论及方法;“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向侧重培养学生信息系统开发与设计、Web开发、操作系统等理论及方法。

3. 优质课程资源与教材建设

(1)精品课程建设

依照学校精品课程建设要求,以建设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为目标,全面实施优质课程建设工程。目前,本专业的课程中有省级精品课《数据库系统原理》、《管理信息系统》、《Java程序设计》,省级优秀课《数据结构》,校级优秀课《网络信息安全》,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组教学团队”。

(2)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教学工作的核心环节。为提高教师授课质量,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领衔,组织教师编写高水平的教材。近三年,出版的教材有《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指导与习题教程》和《数据库原理及SQL Server》。

(3)网络课程建设

网络课程是教学资源共享的重要平台。本专业开设了管理信息系统网络课程,全校学生可以实时在线浏览课程相关的学习资源,在平台上进行网上学习、网上复习和网上测试。管理信息系统校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已经录制完成,准备向全校师生开放。


(四)实践教学资源

    大学生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由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应用性、实践性较强,对学生的实践要求较高,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有着其它教学方式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本专业培养方案中,专业实践课程13门,占课程总数19.11%,分为通识基本实践、学科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四个方面。实践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知识转化技能的相关能力。通识基本实践主要包括Office实训、C/C++面向对象语言课程设计等基础实践课;学科基础实践主要包括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实现、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等学科实践课;专业实践主要包括Java程序课程设计、软件测试技术等专业实践课;综合实践主要包括社会调查、军事训练、学年论文等综合实践课。


四、培养过程

    本着学院“厚基础、宽口径、精专业、多方向”的办学方针,稳步推进信息系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和课程体系改革。


(一)教学改革

信息系积极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等教学研究与实践,有力地推进了教学改革,提升了教师的能力和整体教学水平。


(二)课堂教学

1. 教学大纲的制订与执行

课程教学大纲是规定该门课程的教学对象、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安排、教学原则以及考核评价等内容的权威性教学文件,是落实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最基本文件。教学大纲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信息系规定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进行备课、授课。

按照学校要求,学院针对不同类型课程教学大纲分别制定相应的教学规范和要求,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组织相关专业教师进行研究、讨论,及时对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和完善,形成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2.教学内容对人才培养目标的体现

(1)实践教学为核心

本专业培养方案中,专业实践课程13门,占课程总数19.11%,课内有实践环节,即实践学时超过课程总学时1/3的课程有10门,课内包含实践学时的课程有21门,占课程总数的38%,充分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学科竞赛为激励

信息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程序设计大赛、电子商务三创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等比赛。近三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多次在国内、省内各级学科竞赛中获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竞赛的参与,大大调动了同学们学习专业的热情,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质量。

3. 课程考试考核的方式方法与管理

(1)考核方式方法

针对不同课程的教学目标,本专业课程设有多样化的考试考核方式方法,并不局限于单一的闭卷考试,还可以采用答辩、上机考核、小论文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变目标管理为过程管理。如《数据库课程设计》采用分组做项目,演示并答辩的形式进行考核。

(2)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工作

根据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特点,毕业考核采取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两种形式,并要求通过答辩方可毕业。学院实行学院、系部、指导教师三级负责制,设立毕业论文工作组和专业答辩负责小组。毕业论文经过指导教师、系里、学院层层把关,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三)实践教学

1.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大学生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本专业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逐步形成了分层分类递进式的实验教学体系:基础训练性实验,侧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技巧;综合设计性实验,侧重培养学生知识综合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开放情况

目前,学院已建成多个专业实验室,全部面向本科生开放。学生可自由申请使用实验室,每周至少有一次的晚自习会安排在实验室学习。

3. 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的落实与效果

经过专业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的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显著提高,通过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教学效果良好。

(1)实习实训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成功实施了学生前三年完成必修课程,第四年开展实习实训的培养过程,实现了教学方式的改进和教学水平的提升,教学效果良好。

目前已有多名毕业生入职我院实践教学基地亚信(科技)有限公司、金碟软件、华信永道、长城宽带等合作企业。

(2)社会实践

近三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多次在国内、省内各级竞赛中获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质量。

为了导师制制度实行的最优化,专业根据学生申报的兴趣方向、就业升学意向,比照每位教师的专业、专长,为每位学生分配最契合的导师,搭建师生交流平台,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导师不仅负责学生专业课学习、职业生涯规划,同时也帮助学生完成社会调查、实习、毕业论文等社会实践。本专业学生在全校本科生社会调查报告的评比中获得优秀社会调查报告21项,在本科生社会调查立项申报中获得立项2项。近三年,全校本科生优秀实习报告评比中信息系学生获得三等奖4项。


五、学生发展

(一)生源情况

    2012-2015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共有学生139人,其中男生42人占30.2%,女生97人占69.8%;汉族121人占87%,少数民族18人占比13%,详见表5.1;吉林省内生源学生为62人占比44.6%,外省学生77人占比55.4%。


(二)就业和升学

    2013-2015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的实际就业率分别是78.57%、81.25%和96.97%。进入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就业的学生占毕业生总人数的21.99%,进入二线省会城市就业的学生占毕业生总人数的24.11%。进入金融系统行业的毕业生占毕业生总人数的21%(详见附件3)。

    部分学生选择去国、内外高校继续攻读学位,考取研究生比例约为12.7%,考取的知名学校有吉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辽宁大学等。


六、质量保障

(一)人才培养方案设置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最基础的质量标准,是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它对本专业办学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规范教学过程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为了更科学合理地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教师分别到企业和国内其他高校进行调研、讨论,包括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和山东财经大学等。


(二)本科生导师制

    学生入校即分配专业指导教师,由导师负责指导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学习、答疑、解惑直至毕业设计。

    为了实现导师制制度实行的最优化,信息系根据学生申报的兴趣方向、就业升学意向,按照每位教师的专业、专长,为每位学生分配最契合的导师,搭建师生交流平台,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班主任制

    信息系定期举办班级会议和师生交流会议,广泛开展与学生的深度交流和互动,帮助学生解答学习和生活中的疑点难点、制定符合其自身发展的职业规划,加强学风建设,促进专业发展;采取拔尖人才培养机制,鼓励教师组成师生学术团队,在专业相关领域中共同开展各种类型的学术研讨与专业研究,共同发展。


(四)毕业生反馈

    信息系非常重视社会层面在专业发展方面的建设性意见。根据企业对本专业毕业生的反馈意见以及毕业生实习、工作一段时间后反馈回的信息,信息系定期组织全体教师对专业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调整与修正,使其更加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


(五)期中考试

    针对专业类或主干类课程,以期中考试制度为引,带领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本学期有两门主干课程《Java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进行了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便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完成课程学习。

下一条:数据科学系

 吉公网安备 22017202000216号 备案号:吉ICP备10200631号-2

学院电话:0431-84539390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大街3699号
吉林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

学院微信公众平台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大街3699号
吉林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