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合作,欢迎点击吉林财经大学现代数字产业学院

管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正文
计算机系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1-11-18 12:52 点击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培养方案

一、定位与目标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目标定位

依托吉林财经大学学科优势,建设省内有影响、富有财经特色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扎实的计算机基本理论与应用等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具备金融、会计等领域基础知识,能够在金融机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处理及计算机应用系统分析、设计与开发,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特色

本专业注重计算机科学与数学方法、金融知识的融合,着力培养符合现代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金融信息化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师资队伍

    (一)数量与结构

计算机系现有专任教师17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6人,讲师6人,助教1人,实验师3人。45岁以下青年教师13人,占比76%。具有博士学位教师8人,占比47%。硕士生导师1人,具有国外留学背景的教师6人,分别留学美国,澳大利亚,南非、意大利等国家。


    (二)教育教学水平

    1. 专任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

    近三年,计算机系承担国家级项目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国家外专局项目1项;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11项,发表学术论文45篇,其中被SCI、EI、CSSCI、ISTP检索论文30篇,国内核心期刊13篇;出版专著3部;发明专利1项;获得省级以上各种奖励共计5项。

    近年来,计算机系承担国家级教研课题1项,省部级教研课题10项;发表教学论文7篇;出版教材3部;获得吉林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成果奖2项;计算机系获批校级“优秀教学团队”。

    2. 师德师风建设措施与效果

    计算机系启动并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专业班主任制度”和“计算机示范班制度”,全系教师借此平台主动在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帮扶学生。

   

    (三)教师教学投入

    近三年参与教学研究项目的教师达10人,发表的教研论文被EI期刊检索。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建设,在各级各类课程建设中,参与教师达10余人次,省精品课程:1.JAVA程序设计 2.数据库系统原理;省优秀课程:1.JAVA语言程序设计 2.C语言程序设计 3.数据结构 4.数据库系统原理;校精品课程:1.C语言程序设计 2.数据结构;校优秀课程:1.操作系统 2.软件工程 3.网络信息安全 4.算法设计与分析 5.JAVA语言程序设计

   

三、教学资源

   (一)教学经费

    获得的教学经费资助主要用于:

(1)支撑计算机系教师调研、参加教学研讨会议。

(2)采购C语言、Java等教学软件和习题库。

(3)进行专业建设调研。

(4)完善课程建设,录制管理信息系统网络课程。

(5)实施教学范式改革

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重视综合实践课程建设。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范式改革被列为校级项目,效果显著。

(6)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7)省精品课程

(8)教育科研专用硬件设备


(二)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

1. 课程设置理念

厚基础,宽口径,精专业,多方向,重实践。


2. 课程体系如何支撑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

(1)培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支持课程:管理工程数学基础,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模型构建。

(2)培养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支持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WEB程序开发、移动应用开发。

(3)培养计算机理论结构知识体系。支持课程:算法设计与分析、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科学导论、管理信息系统、离散数学。

(4)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支持课程: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数据挖掘、计算机组网技术、Oracle应用技术、软件测试技术。

(5)具备金融、会计等领域基础知识。支持课程:金融学、会计学、商业银行柜台业务、经济数据分析方法、网络电子银行等。

 

3. 专业培养要求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勇于创新的良好素养。

(2)掌握数学领域的相关知识,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技能,掌握构建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掌握数据库开发技术及主流软件开发语言和多媒体制作技术。

(3)掌握一定的现代金融业务基础知识,具有金融信息系统的开发、维护和管理能力。

(4)掌握一门外语及计算机、金融专业词汇。

(5)具有利用数学知识对经济问题进行抽象与建模的能力。

(6)具有实际组建网络、管理网络和解决网络安全的能力。

(7)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协调能力和良好团队合作精神。


4. 课程学时学分比例

理论教学总计146学分,实践环节39学分,总计185学分。


    (四)课程资源

    现有《C语言程序设计》和《JAVA语言程序设计》两门校级精品课,《C语言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和《计算机组成原理》等三门省级优秀课,《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网络安全》、《算法设计与分析》四门校优秀课。

    《管理信息系统》视频公开课1门。

    自编《数据库原理及SQL Server》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五)社会资源

国际合作:目前已有5名学生赴美国特拉华州立大学深造学习。

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合作订单培养30余人。


四、培养过程

    计算机系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过程,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模式方法改革,优化实践教学体系,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一)教学改革

1. 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及保障措施

(1)教学改革总体思路

本着“厚基础、宽口径、精专业、多方向”的原则,稳步推进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和课程体系改革。

(2)教学改革措施

强化学科基础教学,打通学科基础教育平台。按学科类别打通学科基础课程,强化两个学科基础教育,即强化数学基础、强化计算机编程,为学生进行特色专业方向选择奠定坚实的基础。

活化教学内容、推进教学改革。计算机系积极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等教学研究与实践,有力的推进了教学改革,提升了教师的能力和整体教学水平。

重构实践体系、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践教学体系是我系着力建设的教学改革内容,实践课程占总课时的25%,并分为认知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三个阶段与理论教学同时展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教学改革成果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实施课程范式改革1项;完善省级精品课程两门;第二届“亚泰杯”最受欢迎教师奖1人。

2.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我系在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如下三个方面的探索:

(1)构建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

 将本科生导师制纳入到我系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中在学生入学伊始根据学生和教师的不同专长,为每名学生分配导师,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构建政、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我系以学院政校企合作基地为依托,先后向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华信永道(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长春分公司以及光大银行等省内外知名企业派出实习生60余人,其中一批优秀学子顺利与实习单位签订用人协议,获得用人单位高度好评。

(3)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我系已与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美国特拉华州立大学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签订短期交换生、“3.5+2”本硕连读、本科生“2+2”培养项目,为深层次国际化交流与合作拓展新的平台。

 

   (二)课堂教学

     1. 教学大纲制订与执行

 按照学校对教学大纲制定的基本要求及学院对教学大纲制定的程序要求,充分调研论证一流大学与其他地区同类型大学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课程体系,由系主任牵头,组织教师对教学计划进行制定和修订,并聘请本专业专家进行论证。必须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开展教学,若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国际潮流发展对教学大纲进行相应的改善,须经系、院和学校教务处三级批转后方可执行。

  2. 教学内容对人才培养目标的体现

(1)全面的本科生教学体系,保证“厚基础、精专业”

本系开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17门,专业限选课18门,实践课程13门,实践教学课时比例达到了21%。

(2)科研转化教学

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于科研工作,促进了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同时提高。计算机系要求专业教师能及时把本学科最新发展动态引入教学,并组建本科生科研团队,让优秀本科生参与到老师的科研工作中去。2012年至2015年我系教师指导本科生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5篇,其中EI检索论文1篇。

 3. 教学方法改革与学生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我系建设于吉林财经大学唯一工科专业学院,因此在教学方面与其他学院略有不同。

为了保障学生和教师的用书,计算机系与清华大学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等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每年获赠大量的教学参考资料和学习用书。要求教师在选用教材时,尽量选用实例型、应用型教材或者原版引进教材,保证很好地完成人才培养目标。

利用我系计算机技术的优势,广泛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开展网络平台的延伸教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资源和各种公共慕课平台,开展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利用这些免费平台,开展课后延伸教学,为学生提供教学资料、布置作业、收取作业、批阅作业、网上实时答疑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增加学生与教师交流的时间和机会,拓展专业学习的空间。

课程设计、模拟实训课程等结合一门或多门课程教学、模拟实际工作的要求为学生设置实践题目,学生组成工作小组,按项目进行管理和控制。由此贯彻课堂教学与实验、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协调能力、工程素养和项目管理能力。这种开放式、对比式的课程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课程内容,掌握技术、项目管理方法,提高了组织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积累了实践经验,为进一步学习、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工作

根据计算机专业的特点,毕业考核采取毕业设计形式,并要求通过答辩方可毕业。实行系部、指导教师负责制,设立专业答辩负责小组,由毕业论文工作组进行管理,专业答辩负责小组承担具体工作。


(三)实践教学

 1.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大学生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由于计算机类专业应用性、实践性较强,实践教学在计算机系人才培养体系中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计算机系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逐步形成了分层分类递进式的实验教学体系:基础训练性实验,侧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技巧;综合设计性实验,侧重培养学生知识综合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性实验,侧重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开放情况

 计算机系教学用实验室开放启动早、范围广、覆盖面大。目前,计算机系已建成两个专业实验室,面向本科生全部开放。

 在实验内容开放层面,实验室将其分为“教学型实验”和“创新型实验”两类。“教学型实验”是指在教学计划之内,在任课教师指导下,在课堂内完成的实验;“创新型实验”是指在教学计划之外,以学校、学院或教师个人的实验项目或学科竞赛为导向,在特定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实验。

 3. 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的落实与效果

 经过全系教师的共同努力,计算机系学生的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显著提高,通过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教学效果良好。

(1)加强实习实训环节管理

 计算机系成功实施了学生三年完成必修课程,第四年进入合作企业开展实习实训的培养过程,实现了教学方式的提升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计算机系目前已有近200名毕业生入职我院实践教学基地——亚信集团,30余毕业生入职金碟软件、华信永道、长城宽带等合作企业;有近60名在校生在合作单位进行实习。

(2)开展丰富多彩社会实践活动

 我系十分重视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如企业参观、假期社会实践、张爽义务支教活动等。

  近三年,我系有50名学生的暑期社会调查报告获得校级优秀奖励,占学生总数的20%;有4项本科生社会调查项目获得校级立项,占学校总立项数20%;有10余名本科生在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3)深化毕业设计改革

 要求教师规范毕业论文工作的各个流程,将指导和撰写论文的要求落实到每个教师与学生。

重新修订了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写作规范,学院要求毕业设计必须有源代码程序,答辩时必须进行系统运行演示,毕业生全员参加毕业设计答辩。


(四)第二课堂

1. 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建设与保障措施

    计算机系努力建设与完善“学生素质发展支持体系”,十分关注“第二课堂”对学生各方面教育的引领作用,鼓励学生开展各项活动,并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及资金支持,激发学生组织、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

2. 社团建设与校园文化科技活动及育人效果

    近三年,我系建立计算机专业数学建模、程序设计等竞赛团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全国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等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计算机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吉林财经大学运动会,在赛场上展现良好的竞技状态和精神面貌,多次获得精神文明奖;举办班级合唱比赛、中英文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展示和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与文化内涵;举办了十一届IT文化艺术节,旨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计算机的实践能力。


五、学生发展

(一)招生和生源情况

    近三年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信息化)专业面向全国每年招生两个班级,共计80人。男、女生比例均在50%左右。

(二)就业、考研、留学



上一条:电子商务系

 吉公网安备 22017202000216号 备案号:吉ICP备10200631号-2

学院电话:0431-84539390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大街3699号
吉林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

学院微信公众平台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大街3699号
吉林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